俄率先開啟無人機空戰時代 專家:距離實戰尚有時日
外界印象中,俄羅斯在軍用無人機領域始終慢半拍,美國和中國研制的察打一體無人機都已經在全球廣泛參戰了,俄羅斯的“獵戶座”無人機直到2020年才交付部隊。但讓外界沒想到的是,俄“獵戶座”無人機20日在測試中成功擊落一架無人直升機,率先開啟了無人機空戰時代的序幕。
俄羅斯國防部20日發布的消息稱,俄羅斯首次在位于克里米亞的靶場進行了“獵戶座”無人機的實彈射擊演練。它對陸上和空中無人直升機等假想敵目標發射了新型導彈,并成功摧毀目標,相關演練視頻隨后被發布在俄國防部官方網站上。報道特別強調說,“俄羅斯無人機率先擁有了在空中擊落敵方飛機和無人機的能力”。
據介紹,“獵戶座”是俄羅斯第一種國產高空長航時察打一體無人機,能連續飛行超過24小時,最大起飛重量為1150公斤,巡航速度為每小時200公里,最高飛行高度為7000米,可以掛載多種精確制導武器和偵察設備。
根據俄軍發布的視頻,在此次測試中,“獵戶座”無人機的操作員需要探測并消滅“試圖突襲軍用機場的入侵無人機”。充當假想敵的無人直升機從100公里外起飛后,緊貼海岸試圖隱藏行蹤,當地低云的環境也使“獵戶座”無人機的搜索和攔截變得復雜。不過“獵戶座”憑借先進熱成像儀還是發現了“入侵者”的行蹤,發射激光制導的新型導彈準確命中并摧毀了“假想敵”。
俄專家介紹說,在這次空戰任務充當“致命殺手”是改進型“短號”反坦克導彈,它的射程約10公里,能打擊包括直升機在內的低速空中目標。“今日俄羅斯”網站21日稱,俄軍事專家德米特里·科涅夫表示,這種先進導彈在測試中的表現顯示,俄軍將為“獵戶座”無人機和其他重型武裝無人機配備旨在打擊地面和空中目標的通用武器。“這次測試意味著俄軍‘獵戶座’和后續無人機將執行戰斗機的空戰任務,這極大增強了它們在戰斗中的地位。當然,由于技術限制,空戰還不會成為這些武裝無人機的主要任務,但我相信未來它們一定會得到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俄軍在介紹最新型S-70“獵人”隱身攻擊無人機時也特別強調,“這種武裝無人機采用人工智能技術,將發揮輕型多功能戰斗機的作用。它能實施偵察巡邏、目標指示、對地面目標發起攻擊、對抗敵空中武器等任務。”顯然,俄軍推動無人機空戰能力的雄心由來已久。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美國此前也在試圖推動無人機空戰能力。早在2002年,一架美軍“捕食者”無人機在伊拉克上空遭遇伊軍的米格-25戰斗機,“捕食者”無人機搶先發射了“毒刺”導彈,但米格-25戰斗機輕易擺脫了攻擊,并還以動力更強勁的空對空導彈將其擊落。無人機的空戰初體驗就此折戟沉沙。
此后雖然美國也在試圖讓“捕食者”系列無人機具備掛載“響尾蛇”等空對空導彈的能力,但五角大樓認為,當前無人機受限于自身的機動性能和遠程遙控的操縱體制,難以與有人駕駛戰斗機正面交鋒,因此現役的美國無人機仍以偵察和對地打擊為主。即便是研制中的“忠誠僚機”等先進無人機項目,無人機承擔的責任也是以偵察和對地攻擊為主,僅承擔輔助性空戰任務。
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中國專家表示,“獵戶座”無人機算不上先進,主要性能指標與中美上一代察打一體無人機相當。雖然俄羅斯號稱“獵戶座”無人機率先具備“在空戰中擊落對手飛機和無人機的能力”,但這種空戰能力非常初級,對手是基本沒有反制手段的無人直升機,因此“獵戶座”操作員可以從容地識別、鎖定目標和發射導彈。而在有人駕駛戰斗機參與的真正空戰中,時機轉瞬即逝,現役無人機采用的遠程遙控模式存在信息傳輸延遲的固有缺陷,無法適應高強度空戰的需求。
因此專家認為,在未來人工智能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之前,即便出現了可以不考慮飛行員承受能力的高機動性武裝無人機,也無法勝任復雜空戰的戰場環境需求。另一個無解的難題是,如果為滿足未來空戰的需求,將無人機的作戰指揮權下放給人工智能,可能造成嚴重的后果。畢竟現在美軍無人機在有人干預決策的情況下,還因為情報錯誤等因素造成嚴重的平民傷亡,一旦“自主殺人機器人”失控,后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