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
文/董海燕
反叛與背離
“我彈貝斯難聽到什么程度?”
“我每天練琴,鄰居去敲我家的門,讓我不要彈了。”
“我去給我爸彈,彈著彈著發現他睡著了。”
“我對著我家的狗彈,它本來很安靜,可我一彈,它就在籠子里狂躁起來。”
南墻貝斯曾這樣描述他初彈貝斯的經歷,瓶頸期里,找不到任何出口,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反復練習,通宵達旦。
在世界頂級貝斯手維克多·伍頓的《音樂課》一書里,寫到他在音樂之路上遭遇瓶頸,只能在家中不斷練習。就在此時,一個神秘的陌生人突然出現在他面前,帶領年輕的樂手開始了12堂不同尋常的音樂課。每堂課并非是單純的貝斯演奏,而是以一個音樂元素為主題去充盈和拉伸貝斯器樂的內涵和外延,兩人也由此共同經歷了一場難以忘懷的奇遇。
相似的場景也曾演繹在年輕的中國貝斯手南墻貝斯的夢境中。大量見諸報端的文字,都在講述那場奇特的夢境:一個男人坐在南墻的床邊彈奏貝斯,空靈流暢的指法如榴彈般瞬間擊中了他。夢醒時分,他立刻還原夢境,抱起貝斯忘我彈奏。也由此,他沖出困惑已久的迷陣,開創隨心所欲演奏法。
一場奇遇在維克多·伍頓的音樂生涯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我們不得而知。眾所周知的是,他后來的貝斯演奏以及他對音樂的理解使他獲得了世界范圍內眾多音樂人和樂迷的推崇。
1998年,34歲的維克多·伍頓第三次收到權威音樂雜志《Bass Player》頒給他的“年度貝斯手”獎,并被該雜志稱為“90年代十大貝斯改革者”之一;同樣是這一年,維克多·伍頓獲得了他的第二個格萊美獎!禗own Beat》雜志推選他為“最值得公認的天才”。
對于維克多·伍頓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年份。他不會想到,在他量級遞增的樂迷中,一顆冉冉升起的貝斯新星即將降臨。
這一年,南墻貝斯在一個普通工人家庭出生。沒有維克多·伍頓那樣的音樂家庭熏染,他首次接觸貝斯是在高中,當時被琴行工作人員嘲諷沒有樂感,甚至缺乏基本的樂理知識,卻夢想成為維克多·伍頓那樣的人。
直到今天,南墻貝斯依然清晰記得自己的第一把貝斯。他在琴行里徜徉,被櫥窗里的一把“吉他”打動:“這把‘吉他’,比別的都長,豎起來超過我的腰部。”買回家后,他才發現那是一把貝斯,學起來比吉他的難度要大得多。
2013年,南墻貝斯所處的那個城市,幾乎沒有專業的貝斯老師,更不用說成體系的貝斯課程。15歲的少年,像一名勇敢的戰士,不愿被任何困難打倒——沒有課程,就在家練;沒有老師,就自己學!
在維克多·伍頓的《音樂課》中,律動、音符、音長、情感、節奏、傾聽等這些貝斯技法之外的元素涵養著他的藝術水準,“是彈奏者讓音樂降臨”。南墻貝斯第一次觀看維克多·伍頓的演奏視頻時,就被深深打動。伍頓爐火純青的貝斯slap、點弦技巧,以及在演奏中運用大量電吉他所特有的推弦技巧,都讓南墻貝斯嘆為觀止,“他的手在這個位置是這樣的聲音,而我的手在同樣的位置發出來的聲音卻不一樣”。除了手上功力之外,維克多·伍頓極富律動的樂句、辨識度極高的音色也堪稱一絕,蝴蝶貝斯在伍頓的手上仿佛擁有了新的生命力。
南墻貝斯在貝斯上著了迷,這與他的普通工人家庭背景格格不入。父母愛子心切,為了能夠讓他以后有個穩定工作,文科改理科,學成進國企——這幅“完美無缺”的體制畫卷在南墻貝斯的心路歷程中,無異于一種毀滅。
2016年8月,從南墻貝斯踏進高校校門的那一刻起,他就開始做父母的思想工作,直至4年后他離開人人羨慕的國企鐵飯碗。他成長了,不僅是體格上的,也是思想上的。
“非得要這么決絕、徹底嗎?”
“沒有時間練琴,音樂這個東西不能停。”
“你父母是真心支持,還是實在拗不過你?”
“辭職的決定,是父母跟我一塊兒做出的。”
他坐在我對面,生發出一段時間的沉默,似乎在無言地宣告著過往的結束。“藝術追求的是生命的一種體現,是思想的一種綻放,是對自我和社會的認知。”他提高了音調,聲音里充滿力量。
更迭與重塑
“他說你要能成為大師,我從樓上跳下去。當時我們的排練室在11樓。”
“那天以后,我們就不聯系了。”
“他說貝斯不重要,貝斯手就應該彈根音,貝斯手是不可能巡演的。”
“我退出了這個隊伍,我一定要搞巡演。”
這樣的內心風暴聚在南墻貝斯組織首場“中國人的貝斯器樂巡演”幕后。
向人類心理學的最深處漫溯,100多年前,同樣的行為也曾發生在偉大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身上,讓我們細數他的交往“惡史”。
1896年春季之后,布羅伊爾和弗洛伊德停止了他們的思想合作,他們再也沒有彼此交談。
友誼變成了仇恨,在1900年9月的最后一次“會談”以后,弗洛伊德和弗利斯彼此再也沒有對過話。
1911年,阿德勒與弗洛伊德決裂,成立了一個持不同意見的社團。
《無意識心理學》的出版造成了榮格與弗洛伊德的分裂,這一分裂在1914年成為決定性,他們再也沒有見面。
……
以“貝斯中國”為關鍵詞的百科詞條里寫道:Bass music China(BMC)是一個以推動中國低音音樂為目標的組織,同時亦是在中國的低音音樂愛好者分享低音文化的平臺。這一關鍵詞之下,首頁能夠看到的中國內地貝斯手屈指可數:生于20世紀70年代的唐朝樂隊成員張炬于1995年因車禍去世,年輕的生命定格在25歲;1995這一年,搖滾樂團“水果星球”成員小智出生;10年之后,畢業于北京建筑大學的李斯作為貝斯手加入鹿先森樂隊。
接下來的一年,南墻貝斯走進大學校園,學習之余開始了貝斯曲創作——他真正走上了一條少有人走的路。“那時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貝斯亦可以從配樂走向主樂。”在南墻貝斯的概念里,中國貝斯手也可以有全國性巡演,貝斯可以作為主樂融入交響樂團或民樂團,演奏出人民群眾喜歡的樂曲……”——而這些,正是南墻的夢想。
通往音樂夢想的路并不容易,藝術靈感稍縱即逝,走路、吃飯,甚至洗澡時,他都將自我沉浸于貝斯創作的思考之中。2017這一年,南墻貝斯的樂曲創作和貝斯演奏交流活動呈現高頻。1~2月創作并錄制首張純音樂專輯《什么樣的風景》,在網易云發布;南墻貝斯所在樂隊4月參加“百事最強音”音樂比賽,獲得鄭州賽區亞軍;5月參加網易云音樂主辦的“榮耀制噪者”音樂節;6月參加“百事最強音”音樂比賽全國半決賽,進入六強……
2018年,貝斯單曲《兩面天空》《孤獨的傾訴》《歡郁》《天堂梵音》《周口姑娘》《兩軍對壘》《阿格萊亞》相繼問世。
2019年4月,令人難忘的時刻終于到來。由南墻貝斯組織的“中國人的貝斯器樂巡演”即將成行,特別創設石家莊站,他要在“同一個場地”,徹底打破“貝斯手只能彈根音,貝斯手不能搞巡演”的論調。即使面臨5名隊友退出的重大變故,他也毫不退縮:“就算只有我一個人,一把貝斯,也要把巡演完成!”心理承受力即將到達極限的臨界點時,南墻貝斯靈感開始涌現,兩天兩夜時間創作并錄制出的《我在瘋狂的臨界點》成為他當時復雜心境的真實寫照。
一波三折之后,南墻貝斯和自己的2名搭檔于當年5月踏上了“中國人的貝斯器樂巡演”之路,從他的出生地洛陽出發,抵達長治、太原、石家莊、西安、重慶,總行程2000余公里。他要用實際行動告訴世界:在音樂舞臺上,中國貝斯手一樣可以讓貝斯成為主樂,一樣可以舉辦貝斯巡演,一樣可以“讓音樂降臨”!
同年9月,南墻貝斯代表作《御馬千里行》誕生.如風行水上,御馬千里,鏗鏘疾馳。也是在這一年,他榮獲河南省第三屆原創流行音樂最佳編曲獎。秋風拂過年輕的面龐,雀躍的胸膛里滿是堅定。任何困難,都阻擋不了追夢者前行的步伐,只有充分經歷烈火和斗爭樹立起來的個體才能走向永恒!
極致與抵達
“我睡在床上,一邊是我,一邊是我的貝斯。”
“媽媽說你不應該把貝斯放在床上,你將來要找對象,要結婚。”
“對我來說,貝斯早已是我的親人,我的愛人,我的朋友,我的戰友。”
“臨死之前,我更希望和我的貝斯在一起。”
貝斯的琴盒特別大,是黑色的。“我媽天天說我抱著一口棺材睡覺。”可南墻貝斯毫不諱言,“貝斯才是我的靈魂,如果有一天,沒有了貝斯,那么我就只剩下一副軀殼。”
1998年,南墻貝斯出生的年份,土耳其作家奧爾罕·帕慕克創作出《我的名字叫紅》,這部享譽世界的文壇佳作于200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在這幅卷帙浩繁的歷史長卷里,世人得以了解細密畫由盛而衰的跌宕起伏。關于細密畫藝術極致風格的抵達過程,畫家橄欖講述了“失明與記憶”的故事。由于細密畫的極度精巧、細致,許多細密大師會在生命的晚近時刻走向失明,然而他們相信,失明是對辛勞一生的畫家的最高褒獎。在黑暗中,他們將領略生命的純粹見解,從而達到內心深處神圣的永恒。
南墻貝斯的極致駛向何方,從他短暫燃燒的激情中我們不得而知。
可以顯見的是,他的的確確為了貝斯,放棄了美好的愛情。在他獨立制作并全網發行的59首樂曲中,有20首與他的“周口姑娘”相關。離別一年后,《周口》專輯誕生,《貝斯手的愛情》《再去周口》《想象中的淮陽》《周口街道夜行》《周口一日游園》《周口牽掛的地方》《還沒來及好好告別》……氤氳著貝斯手無法釋懷的青澀愛戀。
耐心聽完南墻貝斯的所有專輯,《周口》這部專輯聽起來樂觀向上,明麗輕快,就像這位姑娘一樣讓人如沐春風。這也是南墻自己所認同的:“其他都是比較激烈、掙脫的,像竹筍要長出大地,只有貝斯手的愛情,望下去是一片竹筍。”
可以顯見的是,23歲的年輕貝斯手正在竭力構建自我的演奏風格和技巧。南墻貝斯練琴時經常蒙著眼睛“盲彈”,在一片黑暗中感受自我與貝斯的深度溝通,直至讓每個音符都爛熟于心,流暢于每個指法?伤K歸明白,任何一門技藝的發揚,都要有強大的理論根基作為精神支撐。
《電貝斯演奏心理意識三元論及相關概念》《電貝斯演奏者自我教育心理層突破論》《電貝斯演奏者心理改變提升論》《電貝斯演奏者自我教育心理雜論》等理論文章在國家級刊物相繼發表,去深度探究貝斯演奏心理學——“我們為什么要彈貝斯”“貝斯在樂手人生中的定位”“貝斯的終極哲學意義是什么”——在他看來,貝斯更需要的是這些。
他對33位全世界著名心理學家的著作進行研讀,加之自我演奏貝斯時的心理變化曲線剖解,讓孤獨的貝斯手告白著貝斯,也闡釋著自己的內心世界,綻放著思想的花朵。
138年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卡爾·馬克思在倫敦寓所辭世。他創立的廣為人知的哲學思想為歷史唯物主義,其最大的愿望是個人全面而自由的發展。他曾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寫道:哲學把無產階級當作自己的物質武器,同樣的,無產階級也把哲學當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把哲學當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成為南墻的踐行。“卡爾·馬克思是我的偶像。”他說。
可以顯見的是,南墻貝斯在憑著自己的滿腔激情和赤子之心朝著中國貝斯的崛起而戰斗,哪怕只是“堂吉訶德戰風車”。
在音樂文化的海洋里,貝斯文化在國內是缺乏氛圍的,貝斯教育目前也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這都使南墻腳下的道路難而又難?墒冀K有一份堅定的信念在支撐著他:無論什么時刻,都要跟祖國站在一起。
“音樂沒有國界,但音樂人是有國界的。一個人首先要屬于他的國家,才能有自己的精神原鄉,進而創造出屬于民族的、屬于世界和全人類的音樂。”在南墻貝斯的心中,美麗新世界正在創造。
◎鏈接
編評:南墻貝斯擅長用貝斯作曲,其貝斯曲不同于傳統,變化更加多元,富有濃郁的人文情懷,他是一位優秀的青年貝斯演奏家。
南墻貝斯,原名焦帥鵬,青年貝斯演奏家,河南省音樂家協會會員。2019 年榮獲河南省第三屆原創流行音樂最佳編曲獎,獨立制作并全網發行樂曲59 首(其中貝斯曲51 首),在國家級刊物發表學術論文《電貝斯演奏心理意識三元論及相關概念》《電貝斯演奏者自我教育心理層突破論》《電貝斯演奏者心理改變提升論》《電貝斯演奏者自我教育心理雜論》等9 篇(4.6 萬余字)。他組織的貝斯器樂巡演和獨具特色的音樂藝術先后被人民網、新華網、環球網和《河南青年時報》《河南經濟報》等新聞媒體報道。本刊鏈接南墻貝斯15 首原創曲目(可在網易云音樂搜索) 及創作背景(他的心路歷程),期待能給廣大讀者帶來精神愉悅和人生思考。
南墻貝斯 15 首原創曲目及創作背景
1.《瓦爾的故事》創作背景
《瓦爾的故事》這首樂曲,創作于2017 年6 月,是南墻貝斯為自己,也是為那些和自己一樣堅持不懈追求夢想的人所創作的一首勵志曲。這首曲子蘊含著南墻貝斯以貝斯器樂演奏研究為基點,堅定不移投身音樂文化事業的決心和信心。
《瓦爾的故事》這首樂曲在網易云音樂上線時,南墻貝斯寫下了這么一段話:“如果你能為偉大事業奉獻一生,不懈追求真理,始終堅持自己的信念,那么你就是瓦爾。”瓦爾是南墻貝斯構思的一個名字,代表持之以恒、不畏艱難的奮斗者,代表勇于創新、迎接挑戰的先行者,代表追求夢想、甘于奉獻的開拓者。在音樂的世界里,瓦爾是一位傾心為人們帶來天籟之音的音樂使者;在人類社會中,瓦爾是一位推動人類團結友好、和諧相處的和平使者。
南墻貝斯在譜寫這首樂曲時, 腦中曾經浮現過一個愿望:在自己花甲之年時,能夠拍攝一部電影,這部電影的名字叫作《瓦爾的故事》, 把那些堅持不懈追求夢想、為全人類做出突出貢獻的“瓦爾”請進影屏,讓《瓦爾的故事》來鼓舞人、影響人和帶動人,尤其是激勵青少年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并鼓舞和影響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人都努力拼搏、奉獻社會, 成為不同時代、不同領域的“瓦爾”。
2.《兩面天空》創作背景
貝斯曲《兩面天空》創作于2018 年1 月。“追尋貝斯器樂夢想的道路上,究竟是該重復過去,還是要展望未來? 重復過去將是十倍于心的痛苦,展望未來將是苦苦思索的焦慮。”這是南墻貝斯在創作這首貝斯曲時的心境。
這時的南墻貝斯,對自己的未來陷入苦苦思索,在追尋貝斯器樂、音樂藝術夢想的道路上,自己就像一只小鷹, 面對著兩面天空,一面是大鷹的天空,一面是自己的天空。
自己究竟是在大鷹的天空中翱翔,學習大鷹的本領,所食無憂,讓自己成為大鷹心中的小鷹?還是借鑒大鷹的精神,在屬于自己的天空中飛翔,迎接狂風暴雨、閃電雷鳴的洗禮,讓自己成為小鷹心中的小鷹?選擇前者很安逸, 選擇后者則需突破。南墻貝斯認為,音樂藝術的靈魂在于突破,每個時代都有其天籟之音,天籟之音是音樂藝術給予人民群眾的最美禮物,而每個時代的天籟之音都來源于音樂藝術的突破。突破應該是每個音樂人的夢想,要實現這個夢想,每個音樂人都必須經歷自己的“長征”。要把當年紅軍所創造的“長征精神”融入其中,要背起行囊、義無反顧,經得起困難的考驗;要扎根生活、面向人民,經得起歲月的檢驗;要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實現突破,才有可能在自己的天空中演奏出人民群眾喜愛的天籟之音。
3.《孤獨的傾訴》創作背景
《孤獨的傾訴》創作于2018 年2 月。這首貝斯曲發表于南墻貝斯第一張專輯的一周年之際,是南墻貝斯追求貝斯器樂演奏和音樂藝術夢想,開始自己的“長征”的出發作。
該曲以孤獨為主題,以傾訴為主調。南墻貝斯認為, 突破就是創新,而有創新思想、有創新思考,并開始創新實踐的追夢人都是孤獨的。自己追求貝斯器樂演奏和音樂藝術夢想的道路就是一條創新的路,因為音樂藝術的創新,在認識上需要新高度,推進上需要新思考,舞臺上需要新嘗試,從開始到實踐、再到人民群眾廣泛的歡迎和喜愛,必將是一個苦苦思索、深入探索的過程,也是一個反復被懷疑、被爭議、被否定之后,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走向被認可、被肯定、被歡迎的過程。
魯迅先生說過: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南墻貝斯認為,追夢者猶如登山者,在登峰之前,孤獨將是一種常態,而自己所面臨的這種“孤獨”,是沉默中蓄勢待發的代名詞。無論是在沉默中孤獨,還是在孤獨中沉默, 都是自己努力實現貝斯器樂演奏和音樂藝術夢想的必由之路,更是經過自己深思之后做出的一個人生決定。追夢者整裝待發,向目標前進!豆陋毜膬A訴》這首曲子所表達的“傾訴”,是追夢人出征的戰鼓聲,是向目標發起沖鋒的號角聲!這個“傾訴”,也是追夢人迎戰孤獨和困難、戰勝孤獨和困難、為夢想而戰的心聲!南墻貝斯堅信:到達夢想的彼岸,所有經歷的孤獨都將是人生最絢麗的風景, 這個風景也必將成為最生動的人生傾訴。
4.《歡郁》創作背景
《歡郁》創作于2018 年4 月,是南墻貝斯專門為貝斯新手們創作的練習曲,也是他第一張貝斯器樂專輯的結尾曲,是南墻貝斯擬把貝斯作為交響樂團演出主奏主樂的啟迪曲。從這首曲子開始,南墻貝斯將嘗試改變貝斯在音樂舞臺上的伴奏角色。他認為,音樂演奏形式應該是多元化的,奏出天籟之音在演奏組合上并沒有定式。
初期學習貝斯是十分枯燥和困難的一件事情,許多初學貝斯的新手,因為缺乏對貝斯曲的理解、缺乏能夠激勵自己進步的貝斯練習曲而輟學。為了讓貝斯新手們能夠簡易地掌握貝斯練習技法,南墻貝斯創作了《歡郁》這首練習曲。這首曲子是歡樂和抑郁的結合體,帶給貝斯新手們不一樣的感受,有歡快的節奏,也有低沉的音符,消除了初學貝斯者在彈奏中的沉悶和乏味,讓貝斯新手們在彈奏中有進步的獲得感,從而增強堅持學下去的信心。
南墻貝斯認為,一個人,只要有足夠的信心,就一定能夠在人生的舞臺上成為命運的主導。貝斯乃至任何樂器和人是一樣的,在音樂舞臺上,如果貝斯手有足夠的信心和實力帶領并主導整個樂團把美妙的音樂奉獻給人民群眾,并能夠受到人民群眾的喜愛,那么貝斯也必然會在音樂舞臺上成為主奏主樂。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和喜愛, 才是音樂藝術真正的靈魂。創作《歡郁》這首貝斯曲,是他對貝斯演奏藝術的一個新探索,是追求貝斯演奏藝術的一個新起點。
5.《天堂梵音》創作背景
《天堂梵音》創作于2018 年5 月。這首貝斯曲的創作靈感源于2017 年10 月,當時正準備創作時,南墻貝斯因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住進了醫院,住院的兩周時間里,南墻貝斯對健康和生命的意義有了特別深刻的理解。這首貝斯曲,是一首健康警示曲,也是送給廣大聽眾的一首祈福曲。
2013 年與貝斯器樂結緣后,南墻貝斯對音樂藝術的熱愛與日劇增,練習貝斯成為了每日的必修課,即使在高考備戰期間,也從未停止過。進入大學后,他把貝斯帶進了校園,幾乎與貝斯形影不離。特別是在2017 年大學課余時間,南墻貝斯的樂曲創作和貝斯演奏交流活動呈現高頻率、超負荷運轉,1~2 月創作并錄制了首張純音樂專輯《什么樣的風景》,并在網易云音樂發布;4 月參加“百事最強音”音樂比賽鄭州市賽,獲得亞軍;5 月參加網易云音樂主辦的“榮耀制噪者”音樂節;6 月參加“百事最強音”音樂比賽河南省賽,獲得河南省八強;當月又參加“百事最強音”音樂比賽全國半決賽,獲得全國半決賽六強;7 月與樂友組成流行樂隊并開始全國10 城巡演;8 月受邀成為日本吉他大師小林信一中國巡演鄭州站的嘉賓;9 月受邀參加北京SFF廠牌鄭州站演出;10 月在思考《天堂梵音》的創作時,就突然病倒了。這次生病住院的經歷,讓南墻貝斯深切感悟到“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話的深刻內涵,沒有健康就沒有一切。從此,南墻貝斯對生命和健康有了全新的認識!短焯描笠簟愤@首貝斯曲給人一種慈悲、和雅、靈動之感,如置身于鬧市凈土,在默默祈禱:祝愿普天之下的大眾身體健康,幸福生活,如意吉祥。
6.《周口姑娘》創作背景
《周口姑娘》創作于2018 年5 月。這首貝斯曲是南墻貝斯在大學期間為一位周口姑娘創作的,是對善良美麗、勤儉質樸的女性的贊美,這首貝斯曲也是一首充滿青春陽光、崇尚美好生活的愿景曲。
2017 年5 月,南墻貝斯和周口姑娘在一個的視頻中偶遇,恰似歌曲《傳奇》的歌詞“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那種感覺,雖然僅僅是一個眼緣,卻令南墻貝斯記憶深刻。在一次校園文藝活動現場,南墻貝斯與周口姑娘不期而遇,雙眸對視的瞬間,彼此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相知之感。他們漫步在校園的操場上,望著滿天的星光, 談著彼此的夢想;他們結伴郊游在田間,望著綠色在成長, 迎接著自然的芳香。最讓南墻貝斯感動的是周口姑娘的樸素無華和對他的默默支持,他們在校園生活中同舟共濟、在社會生活中同沐風雨。校園生活,對學生而言是豐富多彩的,這里有讀書聲、有笑聲、有吶喊聲……對追求音樂藝術的南墻貝斯而言,除了學習之外,這些都無暇顧及,有貝斯相伴就足夠了。但從周口姑娘出現的那刻起, 南墻貝斯的世界色彩斑斕,這種色彩就是周口姑娘所展現出的善良美麗、勤儉質樸、溫暖人心、落落大方,這種色彩就是周口姑娘所展現出的“總為他人著想,唯獨忘了自己” 的樸實之美。在他們相識相知一年之際,南墻貝斯創作并錄制了《周口姑娘》這首貝斯曲,作為一份特殊的禮物送給了周口姑娘。南墻貝斯認為,音樂之美,不僅來源于創作,也不僅來源于器樂,最主要來源于心靈之美。
7.《兩軍對壘》創作背景
《兩軍對壘》這首貝斯曲,是2018 年6 月南墻貝斯在同一時間、不同的思想意境中用兩把不同的貝斯交替彈奏創作而成。
《兩軍對壘》這首曲子反映的是賽場博弈。南墻貝斯認為,賽場如戰場,任何賽場博弈都是實力的博弈,就像兩支軍隊列陣對壘,從枕戈待旦、戰前布陣到發起沖鋒, 無論是兩軍實力相當、戰斗進入膠著狀態,還是兩軍實力懸殊、戰斗瞬間結束,但最終勝利的一定是一種不怕困難、永不放棄,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戰斗精神。這種精神只要存在,就一定能夠從勝利走向勝利,也一定能夠從失敗走向勝利。賽場上的“兩軍對壘”,比賽的決不是單一的技法,而是一種“為了目標,永不放棄”的精神,真正的“戰 斗者”,從不為一城一池的得失論成敗。勝利了,決不會因 短暫的勝利沖昏頭腦,而是清醒地為下一個勝利做準備; 失敗了也不會垂頭喪氣,而是臥薪嘗膽、韜光養晦,積累自身能量,整理行囊再出發……
南墻貝斯創作《兩軍對壘》這首曲子,一方面是為自己加油鼓勁,另一方面也是為所有追求人生夢想的人加油鼓勁!南墻貝斯認為,一個人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既然選擇了貝斯器樂,選擇了音樂文化事業,就要努力為自己的選擇去努力,決不要怕失敗,決不要怕磨難,要敢于應對各種形式的“兩軍對壘”,自己有決心、有信心讓貝斯器樂在世界舞臺上展現獨特的音樂魅力。這種展現決不是為自己贏得榮耀,而是代表中國的音樂人在世界東西方文化交流中所展現的努力和擔當,為世界貢獻一名炎黃子孫的力量。
8.《阿格萊亞》創作背景
《阿格萊亞》創作于2018 年9 月。阿格萊亞是希臘神話中美惠三女神之一的光輝女神,是恩典、優雅和美麗的化身。這首貝斯曲是對光明的贊美,也是對光輝的禮贊。南墻貝斯探索以貝斯器樂為主樂的演奏模式,就是要把中外合壁的美樂奉獻給人民大眾,使更多的人在樂曲中享受生活,在人們的生活幸福指數中注入音樂元素。對他而言,這是一條沒有參照、摸著石頭過河的路,他把這條路喻為光明之旅。他自己猶如在黑夜中探索,在黑夜里行走,在黑夜里奮斗,在黑夜里拼搏,但是在向著光明的方向前進。他自己在深切感受著黑夜的風景,夜越深,夜色就越黑,黑到伸手不見五指,黑到迎面而來的人竟然看不清他的容顏……夜越黑,天越冷,星光越璀璨,月光越明亮,篝火越溫暖!作為在黑夜行走的人,感恩星光,星光雖然遙遠,但始終與他為伴;感恩月光,月亮雖有圓缺,但始終照亮著前行的路;感恩篝火,雖然只是短暫的光亮, 但送來了溫暖和熱情;作為在黑夜行走的人,感恩每一個友好的遇見,感恩每一次溫暖的握手,感恩每一抹激勵的眼神,因為這些,都是激勵自己堅定前行的心靈之光!作為在黑夜行走的人,感恩前行中的每一個向導,向導就是一座明亮的燈塔,正確指引著黑夜行者前進的路。作為在黑夜行走的人,感恩黑夜帶來的一切,是黑夜歷練了行者的精神和體魄,磨礪了行者的意志和能力,拓展了行者的視野和胸懷,豐富了行者的見識和思維……這些都是黑夜賜予行者的光明,也必將化為行者無窮的力量,闊步奔向晨曦的方向。
9.《我在瘋狂的臨界點》創作背景
這首貝斯曲創作于2019 年4 月。2018 年春天,南墻貝斯著手組織“中國人的貝斯器樂巡演”,歷經1 年組建了巡演樂隊,計劃2019 年5 月出發,提前與巡演長治站點相約,并于西安等站點網簽了演出合同。2019 年4 月,鍵盤手突然出國留學了,琵琶手因家庭原因不能前往,吉他手、鼓手以各種原因而退出,組建的8 人巡演陣容,一下子退出了5 名。一時間,激情和惆悵,理性和矛盾疊加在一起。“該怎么辦?是放棄巡演?還是迎難而上?”南墻貝斯認為,堅決不能放棄。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廢。兩名搭 檔(徒弟)期待著南墻貝斯的決定。“這決不是為個人榮譽而戰,而是以此次巡演來證明,貝斯是可以成為舞臺主樂的!雖然大部分隊員離隊,就算僅剩我一個人、一把貝斯, 也要把巡演完成!”他堅定地告訴搭檔(徒弟)?涩F實擺在南墻貝斯面前,能夠獨自演出的原創曲子不多,至少還需要一個可以吸引觀眾的開頭曲!時間緊迫,必須盡快創作!留給南墻貝斯創作的時間僅剩12 天。他白天望著窗外,夜晚望著星空,如沙漠求泉般地渴求靈感。時間過去了3 天3 夜,就在心理承受力即將到達極限的臨界點時,靈感開始涌現,接下來用2 天2 夜的時間創作并錄制了這首貝斯獨奏曲子,取名《我在瘋狂的臨界點》。
10.《借酒消愁》創作背景
這首貝斯曲創作于2019 年5 月。
南墻貝斯組織的“中國人的貝斯器樂巡演”2019 年5 月10 日出發,經歷了長治、太原、石家莊、西安、重慶5 個站的演出,歷經12 天輾轉3 省1 市,行程2100 多公里,他們一行在漫漫征途上,信心滿滿。每到一城就是一站,每一場演出都有不同的感受,每個感受都鐫刻在他的記憶深處,引發著深刻的思考。當時處于向著目標奔跑的狀態, 南墻貝斯把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都打包儲存在大腦里。5 月22 日,他和隊員們從出發站又回到了出發站,回到了闊別12 天的家,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養精蓄銳——休息。不懂得休息的人,也不懂得工作。第二件事就是在短暫的休息后,迅速把儲存在大腦里的巡演感觸和思考釋放出來……在一個午后,他去超市買了一瓶紅酒,自斟自飲, 彈起他心愛的貝斯。微醺之中,自己仿佛置身于大劇院中, 一場氣勢恢宏的演出正在進行,以貝斯為主樂的交響樂團奏出了美妙絕倫的樂曲,滿場的觀眾都激情澎湃,不時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他把自己巡演的感受和思考全部融入到創作中,用5 天時間創作了貝斯曲《借酒消愁》。此消愁,不是消除憂愁,是消除顧慮,是實踐后的深度思考,是追求音樂藝術夢想的力量……
11.《御馬行千里》創作背景
這首《御馬行千里》貝斯曲于2019 年9 月創作完成, 曲子將中國傳統樂器琵琶的演奏融合在貝斯演奏中,描述的是南墻貝斯和搭檔在“中國人的貝斯器樂巡演”出發后的心境。
貝斯器樂,在人們的認知里鐫刻著西樂、配樂的特殊符號,貝斯器樂巡演應是歐美等外籍音樂人才能干的事情。南墻貝斯認為,音樂是沒有國界的,音樂應屬于全人類,世界上所有樂器雖然風格相異,但它們的樂理是相通的。貝斯器樂的演奏也是如此,中國貝斯手一樣可以演奏好貝斯器樂,也一樣可以舉辦貝斯巡演,一樣可以把貝斯器樂所演奏的天籟之音帶給聽眾。
南墻貝斯籌備“中國人的貝斯器樂巡演”經歷了一波三折之后,于2019 年5 月和自己的2 名搭檔踏上了巡演之路,他們從河南省洛陽市出發,乘坐大巴車前往山西省長治市進行第一站貝斯演出,之后還有第二站太原、第三站石家莊、第四站西安和第五站重慶。大巴車在高速公路上疾行,而他們意氣風發、充滿信心,他們的心境如一隊勇士在縱馬前行,義無反顧地向著目標揚鞭進發,內心充滿不辱使命、不懼困難、戰之必勝的決心。他們的腦海里從沒思考過“失敗”這個詞,只有貝斯器樂巡演的舞臺,只期待著貝斯器樂演奏的樂曲響起的那一刻!這個巡演舞臺, 是中國貝斯手首次進行貝斯器樂巡演的舞臺,是一名音樂人的鄭重宣告:任何困難,也阻擋不了追夢者的腳步。
12.《貝斯手的愛情》創作背景
這首《貝斯手的愛情》于2020 年3 月創作完成,描述的是南墻貝斯所經歷的一段刻骨銘心的情感經歷,是一首歌頌純潔愛情的回憶曲。
南墻貝斯2014 年與貝斯一見鐘情,如醉如癡,如影隨形,進入人琴合一之境。機緣巧合,在2017 年夏日,一位善良美麗的周口姑娘來到他的身邊,她為貝斯、更為他的執著而陶醉,愛情的種子悄然發芽。他與貝斯之間多了一個浪漫的她,他們在貝斯的世界里暢游,在愛情的滋潤下奔跑,他們暢想著美好的明天……人生的美麗邂逅總是與痛苦的決擇結伴而行,2019 年春天,這位善良可愛的周口姑娘由于工作和生活原因,讓南墻貝斯面臨艱難的人生決擇。選擇愛情,就可以與心愛的姑娘攜手走向幸福,享受甜蜜的生活;選擇貝斯,純潔的愛情就會與自己決別天涯……在無數個徹夜難眠之后,他選擇了貝斯,他要把這份純潔的愛情深藏在貝斯器樂演奏中,帶入音樂藝術的海洋……一個清晨,他背著貝斯,乘著大巴車歷經數個小時來到周口,來到他們曾經漫步、曾經遐想的地方,彈起心愛的貝斯,與這位美麗善良的周口姑娘在心中惜別……
這段純潔、真摯、美好的情感經歷,讓南墻貝斯感慨萬千!和周口姑娘在一起的那種如沐春風、暖從心頭來的感受,讓極其看重感情的南墻貝斯不由地步入回憶的天空……他把對周口姑娘的美好懷念,把自己對純潔愛情的贊頌,都傾訴到《貝斯手的愛情》這首樂曲中。
13.《送給瑪麗娜》創作背景
《送給瑪麗娜》這首曲子,是南墻貝斯為他的大學俄語老師瑪麗娜創作的,于2020 年6 月創作完成。
2020 年6 月,走出大學校門近一年的南墻貝斯,時常憶念他的俄語老師瑪麗娜,旣惸仁嵌砹_斯人,她的友善 和教學風格讓南墻貝斯無法忘懷。在緊張、沉悶、壓抑的 大學生活中,是瑪麗娜老師給南墻貝斯帶來了學習的自信 和勇氣。在大學一次口語課上,南墻貝斯很糟糕地讀了俄 語課文,這時瑪麗娜老師卻叫住了他,面帶微笑、柔和地說: “尼基塔(他的俄語名字),你的閱讀水平,我可以給你61 分,但你在我的眼里應該拿100 分,你想要61 分,還是回 去練習一下再來找我呢?”瑪麗娜老師的眼神中充滿期待 和鼓勵,這個眼神直擊南墻貝斯的心靈,使他的內心深處 感到有一股被關愛的暖流在涌動,他的眼睛莫名其妙的濕 潤了,旣惸壤蠋煹倪@份期待和鼓勵給予了南墻貝斯極 大的鼓舞。此后,他的學習狀態就像寒冬中的西伯利亞麋 鹿在深夜看到篝火一樣,向著溫暖、明亮的方向猛烈奔跑。經過不懈努力,南墻貝斯的俄文口語考試成績從61 分進步到90 分。
伴隨著大學生活的結束,雖然沒有機會再聆聽瑪麗娜老師的教誨,但是瑪麗亞老師的師者風范,深深鐫刻在南墻貝斯的腦海里。在他心中,瑪麗亞老師就是涓涓的春雨, 滋養著每一粒學習的種子發芽、成長!东I給瑪麗亞》這首曲子即是對瑪麗亞老師真切的贊美,也是獻給全世界所有的老師的一首感恩曲。
14.《摔跤》創作背景
這首雙貝斯solo曲《摔跤》創作于2020 年8 月。此時的南墻貝斯面臨著人生決擇,是在安逸的工作和生活中放下貝斯?還是選擇與貝斯風雨同行、繼續追尋自己的夢想?這首貝斯曲,是南墻貝斯的思想在激烈博弈時的真實寫照。
2019 年10 月,南墻貝斯大學畢業進入國企工作。工作后的他,慢慢地對自身狀態十分不滿,他常常有一種“溫水煮青蛙”的危機感和焦慮,這種危機感和焦慮來源于半安逸又半忙碌的工作。這份看似美好、穩定的工作,對南墻貝斯的思想和追求卻帶來了強烈沖擊,練習貝斯的時間在減少,對貝斯乃至人生的思考在弱化,與貝斯同行的前進動力和激情在削減。貝斯器樂好像離自己越來越遠,如此趨勢走下去,自己和貝斯將面臨“刀槍入庫,馬放南山” 的結局。是繼續在企業享受穩定的月薪和終身無憂的安逸?還是選擇與貝斯風雨相隨、繼續自己的人生夢想?當時的他仿佛與另外的一個自己在進行著激烈的博弈,猶如大草原上的兩個大力士在摔跤,一時間難解難分!這是他與愛情決別之后的又一次艱難決擇,一方面是父母對他工作的期望,另一方面是他追求音樂藝術的人生夢想。選擇前者,也許就是選擇了孝順和安逸,選擇后者,也許就是選擇了叛逆和風雨!南墻貝斯暗暗給自己加油,一定要戰勝自己,告別這份安逸,走向考驗自己、成就夢想的風雨! 對父母數以十次的述說后,他辭去工作,重新背起追夢的行囊。在這場理想與現實的“摔跤”比賽中,選擇戰勝了焦慮,奮進戰勝了安逸。
15.《萬般粉黛》創作背景
《萬般粉黛》這首貝斯曲,創作于2020 年12 月。南墻貝斯創作的這首曲子深入融合了人們對美的向往。萬般是個數量詞,在這里代表著多種多樣;粉黛是年輕貌美女子的代名詞,在這里代表人們對美的追求。
世界是美麗的,絢麗多彩,自然之美,心靈之美,建筑之美,藝術之美,諸多美的元素構成了美麗的世界,也在無聲地描繪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自古以來,人們從沒有放棄對美的追求,味覺之美代表著飲食的美,視覺之美代表著自然或修飾之美,聽覺之美代表著聲音之美,音樂之美則是聲音之美的藝術化。音樂能夠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多樣的感受,妙樂生情,妙樂抒情。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提升,欣賞音樂已經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對音樂的需求也越來越高。貝斯器樂,單獨的演奏技法所呈現的聲音,在專業領域能夠鑒別演奏水平的深淺,而無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聽覺美感。那么,如何使專業技能和聽覺美感充分融合?南墻貝斯這首《萬般粉黛》貝斯曲, 就是專業技能和聽覺美感的融合。這首曲子,展現的意境,是一群年輕貌美的女子,在和煦的陽光下,在春天的田野里,在溪邊翩躚起舞,人們被美妙的舞蹈陶醉,恰似詩仙李白《浣紗石上女》“玉面耶溪女,青娥紅粉妝。一雙金齒屐,兩足白如霜”的詩情再現。創作這首《萬般粉黛》貝斯曲,南墻貝斯把貝斯演奏從專業角度一步一步分解為大眾能夠愉快接受的音韻。這首曲子是南墻貝斯對貝斯器樂編曲創作方向的新思考、新探索,給聽眾帶來的也是一種新感覺。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報告文學:好人張利軍